抑鬱症是一個和焦慮症同樣普遍,但核心體驗截然不同的心理疾病。
抑鬱症不是「心情不好」,也不是「脆弱」或「想開一點就好」的狀態。它是一種影響全身心的、嚴重的醫學疾病,會嚴重損害一個人的思考、感覺和日常功能(如工作、學習、飲食、睡眠)。
一、抑鬱症是怎麼來的?(病因)
和焦慮症類似,抑鬱症的成因是生物、心理和社會環境因素複雜交互作用的結果。
1. 生物學因素
腦部化學與神經傳導物質失衡: 這是目前主流的生理學解釋。被認為與血清素、正腎上腺素、多巴胺 等神經傳導物質的功能失調有關。這些物質負責在神經元之間傳遞信號,調節情緒、動力、食慾和睡眠。它們的不平衡會直接導致抑鬱症狀。
腦部結構與功能變化: 影像學研究發現,部分抑鬱症患者大腦中負責情緒調節、決策和記憶的區域(如前額葉皮質、海馬體)可能出現體積縮小或活動異常。
遺傳因素: 抑鬱症有明顯的家族遺傳傾向。如果一等親(如父母、兄弟姐妹)有抑鬱症,自身患病風險會比一般人高。但遺傳的不是疾病本身,而是「易感性」。
內分泌系統失調: 調節壓力的下視丘-腦垂腺-腎上腺軸功能紊亂,導致壓力荷爾蒙(如皮質醇)長期過高,可能引發或加重抑鬱。甲狀腺功能低下也與抑鬱有關。
2. 心理學因素
性格特質: 完美主義、對自己要求過於嚴苛、低自尊、容易自責、對負面信息特別敏感的人,風險較高。
思維模式(認知扭曲): 抑鬱症患者常陷入一種典型的「負面思考三角」:
對自己負面: 「我一無是處,都是我的錯。」
對世界負面: 「這個世界充滿了惡意,沒有希望。」
對未來負面: 「事情永遠不會變好,沒有意義了。」
童年創傷: 經歷過虐待、忽略、失去父母等創傷性事件,會極大地增加成年後患抑鬱症的風險。
3. 環境與社會因素
重大生活壓力事件: 這是常見的「誘發點」。例如親人離世、失戀、離婚、失業、經濟危機、重大疾病診斷等。
長期慢性壓力: 如工作過勞、家庭關係緊張、長期照顧病患、社會孤立等。
社會支持不足: 缺乏可以傾訴和獲得支持的親友圈子。
總結病因: 一個人可能帶有遺傳的易感性體質(生物因素),並在成長中形成了容易抑鬱的思維模式(心理因素),當遇到重大的生活打擊或長期壓力(環境因素)時,就可能點燃抑鬱症的引信。
二、抑鬱症的核心症狀
根據國際診斷標準(如DSM-5),抑鬱症的診斷需要包含以下症狀中的至少5項,並持續兩週以上,且對日常生活造成顯著影響。其中第1項或第2項必須至少有一項。
1. 幾乎整天都情緒低落、憂傷、空虛: 這不是普通的不開心,而是一種深沉的、難以擺脫的痛苦。患者可能會說「感覺心裡空了一個洞」。
2. 對所有或幾乎所有活動的興趣或樂趣明顯減少: 以前喜歡的嗜好、活動、社交都變得索然無味,這是「快感缺失」的表現。
3. 食慾或體重顯著增加或減少(非刻意減重)。
4. 失眠或嗜睡: 可能是難以入睡、早醒,或者變得非常貪睡。
5. 精神運動性激動或遲滯: 表現為坐立不安、煩躁,或行動、說話變得異常緩慢。
6. 疲勞、失去活力: 總是感到極度疲倦,連小事都覺得要花費巨大力氣。
7. 無價值感或過度不合理的罪惡感: 對自己產生強烈的負面評價,為小事自責。
8. 思考能力、專注力減退,或優柔寡斷: 大腦像生鏽一樣,無法思考,難以做決定。
9. 反覆想到死亡、有自殺的念頭、計劃或嘗試。
三、如何治療與應對?
抑鬱症是可以治療的,而且越早治療,效果越好。治療目標是緩解症狀,讓患者回歸正常生活,並預防復發。
1. 心理治療(幫助改變思維與行為)
認知行為療法: 幫助患者識別並挑戰導致抑鬱的負面自動化思維和核心信念,建立更現實、積極的思考模式。
人際關係治療: 專注於解決患者當前的人際關係問題,如角色衝突、悲傷反應、人際關係轉變等。
行為活化治療: 通過有計劃地增加愉快的、帶來成就感的活動,來對抗退縮和無動力的狀態。
2. 藥物治療(幫助調整大腦化學)
抗抑鬱劑: 最常見的是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。它們通過增加大腦中血清素等神經傳導物質的濃度來發揮作用。通常需要2至4週才能開始見效,必須在醫生指導下足量、足療程服用,不可自行停藥。
3. 其他治療方法
電痙攣治療: 對於嚴重、藥物治療無效或有強烈自殺風險的患者,這是一種非常有效且安全的治療方式。
經顱磁刺激: 一種無創的腦刺激療法,用於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。
4. 生活型態調整(輔助康復)
規律運動: 已被證實能有效改善輕至中度抑鬱,能促進腦內啡和大腦衍生神經滋養因子的分泌。
規律作息與充足睡眠: 保持穩定的睡眠時間對情緒穩定至關重要。
健康飲食: 均衡營養,避免酒精和毒品(它們會加重抑鬱)。
社會支持: 與信任的家人、朋友保持聯繫,不要孤立自己。加入支持團體也能帶來幫助。
極其重要的提醒:關於自殺念頭
如果您或您認識的人有自殺的念頭,請立即尋求幫助!這是一種醫療急症。
不要獨自承受。 立刻告訴你信任的人。
緊急情況請撥打急救電話。
尋求心理危機介入服務。
抑鬱症與焦慮症的區別(簡要)
抑鬱症的核心是「失去」: 失去快樂、失去能量、失去希望(指向過去和現在)。
焦慮症的核心是「恐懼」: 對未來可能發生的威脅感到恐懼和不安(指向未來)。
很多人會同時患有抑鬱症和焦慮症,被稱為「共病」。
最後,請務必記住: 抑鬱症不是一個人的錯,它是一種疾病。患上抑鬱症不代表你軟弱,而勇敢地尋求專業幫助(精神科醫生、心理師),則是邁向康復的、最堅強的第一步。
文章標題:抑鬱症
文章鏈接:https://www.blogs.hk/6468.html
本站所有文章除特別聲明外,均採用 CC BY-NC-SA 4.0 許可協議,轉載請註明來自博客之家 !
发表评论